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神经内科 > 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> 眩晕(头晕)
编号:13777372
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0年7月1日 《健康必读·下半月》 20107
     【中图分类号】R255.3 【文献标识码】C【文章编号】1672-3783(2010)07-0090-01

    笔者用利多卡因及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症35例收到较理想的效果,现报告如下:

    1 临床资料

    35例均为急症留察患者。女23例,男12例。年龄最大65岁,最小14岁。农民3例,教师14例,干部9例,工人7例,居民4例。发病时间最短1小时,最长15天。发作与患者受凉、劳累、情绪改变、月经及用药有关28例,发作前无诱因7例。在35例中,耳鸣3例,听力减退5例,恶心呕吐伴自身旋转或景物旋转18例,不敢睁眼起床7例,脉搏慢面色苍白,血压暂时下降者4例。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、中医组、西医组。

    2 治疗方法

    西医组:利多卡因1ml/km加入10%葡萄糖水500ml静滴,每天1次,连用3天。然后改用尼美舒利0.1g,谷维素20mg,每天3次,视病情定15—30天为1疗程。

    中医组:天麻钩藤饮加减,每天1剂,分上下午口服,15—30天为1疗程。基本方:天麻15g,钩藤10g,生石决明20g,牛膝10g,桑寄生10g,杜仲10g,栀仁10g,黄芩12g,茯芩10g,夜交藤12g。如肝火过盛可加龙胆草、菊花、丹皮增加清肝泻火之力。如眩晕急剧,泛泛欲呕,手足麻木,甚则震颤有阳动化风之势者,可加龙骨、牡蛎、珍珠母等以镇肝熄风或加羚子角清热熄风。

    中西医结合组:使用西药的同时加服中药,疗程同单纯组。

    3 疗效标准

    有效: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,参加一般工作不受限或症状减轻,生活尚能自理;无效:症状稍好或无好转。

    4 治疗结果

    中西医结合组:13例,有效12次,无效1次,有效率达92.3%。

    西医组:11例,有效6次,无效5次,有效率达54.5%。

    中医组:11例,有效5次,无效6次,有效率达45.5%。

    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差异显著(P〈0.05〉)。中西结合组与中医比较差异显著(P〈0.05〉。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差异不显著。

    5 讨论

    本症多因受凉、劳累、情绪改变而起,虚者居多。劳则伤肾、恕则伤肝,均为肝阳之盛故头晕头痛加甚。肝火扰动心神,故少寐多梦。口苦,舌质红、苔黄、脉弦,皆是肝阳上亢。脉细数则为肝肾阴虚内热之象。治法宜用平肝潜阳,滋养肝肾。故用天麻钩藤饮加减。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的确切机制不详。国内外学者认为,可能是通过利多卡因直接使用周围中的动脉轻度扩张,解除迷路动脉痉挛,改善内耳的微循环,使内耳淋巴压力降低,消除症状。谷维素可能是改善和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。尼美舒利是一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,也是一种非类脂醇抗风湿药,中服吸收迅速,排泄快不易蓄积,能清热镇通消炎作用较阿斯匹林强16——32倍。

    作者单位: 422500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簇自治县儒林镇卫生院, 百拇医药(方永奇)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神经内科 > 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> 眩晕(头晕)